English

碌山美术馆的红叶

1998-02-04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一大清早从长野市出发,驱车百余公里,去看松山城,中途休息时,顺便看了碌山美术馆。说来也怪,回到长野市后,对于松本城的印象并不太深,而常常想起的却是那个日程中本来没有的美术馆。

那是一个花木葱茏的小院,有一栋教堂钟楼式的建筑,一座二层楼的西式展厅,一幢日本式的平房。钟楼上爬满了青藤,变红的藤叶在秋阳下像点点星火闪动。这个地方叫穗高町,是日本现代雕刻艺术的奠基人荻原碌山的故乡。

荻原碌山本名为守卫,1879年生于长野县南安昙郡东穗高村一个农民家庭,1910年病故,年仅32岁。他的作品,我以前在东京近代美术馆见过。记得那是个题名为《女》的青铜雕塑,一个双膝跪地,挺胸仰望苍天的裸女,表情阴郁沉重。虽然她在绝望中极为沉静,但使观者感到颤栗。

荻原21岁皈依基督教,成为虔诚的教徒,并去东京《不同舍》画塾学习绘画,后又到美国、法国留学。1904年,他看到了罗丹的《思想者》,受到强烈震撼,意识到这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真正艺术,于是毅然放下手中的画笔,拿起了雕刻刀,决心终生献身于雕刻艺术。

他认为19世纪的雕刻艺术已经衰落,平庸的杂草丛生在雕刻艺术的殿堂,是罗丹清除了杂草,恢复了雕刻艺术的生机,创作了《青铜时代》、《雨果》、《加莱义民》、《巴尔扎克》等神态生动富有生命力的杰作。

1907年,29岁的荻原投奔罗丹门下,在罗丹指导下创作。他在法国完成了《女人的胴体》、《矿工》两件作品,同时自号碌山。碌山在日语中发音与罗丹相近,我疑心他是出于对罗丹的崇拜才起这个名字的。

他先后游历了美国、法国、英国、意大利、希腊、埃及、荷兰,广泛吸取艺术营养,直到30岁才回国定居,潜心创作。1909年,他完成了《绝望》、《北条虎吉像》、《户张孤雁像》、《劳动者》。1910年上半年,他完成了《宫内氏像》、《银盘》、《女》等作品。正当他艺术上日臻成熟,走向辉煌,创作激情像火山一样迸发的时候,由于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和呕心沥血的艺术创作,使他积劳成疾,归国不到两年,就于1910年4月22日大咳血,死于工作室中。

他短暂的一生留下的作品不多,但却有两件被定为国家重要文化财产。一件是《北条虎吉像》,被誉为日本肖像的杰作。著名诗人、雕塑家高村光太郎说这件作品有一种生命的质感。另一件就是现存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的《女》。这是他的绝笔,也是代表日本近代雕刻最高成就的作品。

在日本艺术史上,雕刻的概念一直比较含糊。在罗丹的影响下,荻原碌山、高村光太郎等一批杰出的艺术家,一边介绍罗丹的艺术思想,一边创作,从理论和实践上一扫日本雕刻的外形写实主义,把表现内在生命力的写实主义做为最高追求,从而使日本关于雕刻的概念在明治时代有了固定的内涵。

但日本的碌山却没有罗丹那样幸运。罗丹在1900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上展出150件作品,国际声誉鹊起,各国纷纷来订货,于是在侔峒建立庞大的工作室,雇用助手进行工作。而碌山却在贫病交加中默默死去。

幸好他的故乡,他的朋友没有忘记他,在他病故48年之后的1958年,由29万9千多人集资,为他修建了这座美术馆,陈列他的作品、资料以及与他交往密切的雕刻家、画家的作品,使他的灵魂在艺术中、在友情中安息。

从展室中出来,风很大,红叶在庭院中飘来飘去。我随手捡了两片红叶,夹在笔记本中。一片纪念英年早逝的天才艺术家,一片纪念为他修建美术馆的人们。这两片树叶鲜红如血,至今仍珍藏在我的笔记本中。

我想,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艺术家是可悲的,但倘若没有热爱艺术的人们更是可悲的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